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原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3-10-18
false高职(1):
本科(1):
中职(1):
技工(1):
课程名称 |
机械原理 |
授课对象 |
机械工程专业 |
||
授课内容 | 机械原理 |
课时 |
1.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学生能描述压力角与传动角。 2、学生能描述死点位置。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分析机构最小传动角的位置及意义。 2、学生能正确认出机构的死点位置。 3、学生能归纳机构通过死点位置的方法。 4、学生能收集整理利用死点位置工作的工程案例。 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合理应用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教学重点: 1、平面四杆机构的压力角与传动角的概念。 2、死点位置的物理含义。 3、机构通过死点位置的措施和死点位置的利用。 教学难点: 1、机构最小传动角出现的位置及大小。 |
|||
融入方式 | 1、问题教学法 通过问题引出压力角与传动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物模型,确定最小传动角的位置,再通过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案例分析比较最小传动角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直观教学法 学生由曲柄摇杆机构实物模型,分析曲柄为主动件和摇杆为主动件时,机构的运动情况不同点,引出死点位置,分析其产生原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启发式教学法 机构出现死点位置时,是不能动的。在某些场合,要进行避免。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有两面性,如何来利用这个不能动的死点位置也是研 究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学习生活中的 一 些挫折。 4、案例教学法 通过列举死点位置的克服和利用工程实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合理应用的创新意识。 通过死点位置利用的典型案例飞机起落架,讲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 大型民用客机飞上了蓝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专业认同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而又由几例飞机起落架事故引发的飞机事故,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使命担当。 |
||||
思政元素 | 解决问题能力 科技报国 科学思维 精益求精 社会责任感 民族自豪感 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独立思考 家国情怀 社会使命感 辩证思维 分析问题能力 创新精神 大国工匠精神 提出问题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探索精神 工匠精神 文献检索能力 使命担当 动手实践能力 专业认同感 | ||||
思政资源 | 微课: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原理—死点位置的工程应用》 一分钟了解颚式破碎机 带你了解空气压缩机 微课: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原理—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微课: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原理—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 ||||
思政案例 | 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原理—风力发电机叶片转动的秘密》课程思政案例 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原理—古代计程车揭秘》课程思政案例 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原理—死点位置的利与弊》课程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