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

发布日期:2024-11-24
false高职(2):
本科(1):
中职(2):
技工(1):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坚持以德树人,全方位育人”[1]。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对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2]。****大学已构建了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3]。
1、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的培养对象大多是“90 后”、甚至是“00 后”的青年学生,他们成长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时代,具有一些时代的特点,如表1所示。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学子们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互联网、多媒体等影响较深,有独特的自我意识和认知,个性突出,但以自我为中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他们在幸福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思维活跃,观念多元化,但自我管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他们曾拥有理想和信念,却受到网络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目标理想模糊,找不到努力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较弱,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热情。
课程思政就是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将专业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寻找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与德育知识体系的“通点”以达到“润物细无声”德育效果。如表2所示,思政元素设计的范畴包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物流信息化技术》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物流信息化技术》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运作和发展的平台和基础,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物流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物流空间信息技术等,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物流信息子系统,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来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的必然选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整个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理解并掌握现代物流信息化中常用的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中底层感知层的相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知识点密集、难度大,对前期学习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心中不免会产生压力。正因为这样,教师应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丢弃“厌学”“压力大”“焦虑不安”等学习上的思想包袱,使其尽快适应新的课程,还可以在学生过程中使其真正敞开心扉,愿与教师交流,与同学互助互学,克服困难完成学习内容,达到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
根据“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思政元素”的方案设计如表3所示。
3、《物流信息化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层次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