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生命活动安全基础—第三章:战争时期的紧急情况》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1-09-30
false高职(1):
本科(1):
中职(1):
一、目的意义:本课程是中外合作办学金融专业俄方指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民防、核辐射、化工、核武器、防护设施、恐怖主义等等,课程本身含有较丰富的政治内涵。本门课承担的任务一方面是专业的安全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对牢固的安全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多样的思政元素发掘和多方位多层次的课堂展现,从而实现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当前教育所要求的三全育人格局。本门课程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承载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职业素养等方面展开,通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知识学习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知识目标:
了解民防的定义和现代民防特征,熟悉俄罗斯民防的组织机构原则;熟悉辐射危险物事故发生的杀伤力来源特征,了解放射性危险设施和分类、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辐射事故期间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区域分区,掌握紧急化学危险物品分类、辐射危险设施的事故及其特征、化学危险设施事故中化学污染源和区域的特征;了解核武器概况、透视武器;熟悉化学和生物武器的杀伤力来源特征、毒物的物理和毒性属性,掌握并能运用意外伤害的急救措施;熟悉保护人口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在极端条件下人口保护和经济生产活动机制、保护设施的用途结构和分类,熟悉个人保护方法和医疗保护方法、ГП-5防毒面具的原理;熟悉恐怖袭击的类型及其实现方法、公众在威胁或实施恐怖袭击时的行为准则和程序,了解爆炸装置的原理,掌握恐怖袭击期间如何行动。
能力目标:
能熟知现代民防的作用地位,识别俄罗斯民防的具体任务;能熟知辐射危险设施、化学危险物品,能识别辐射污染区及化学污染区特征,能遵守生产规则,并在生产生活中避免辐射和化学危险品危害并做好个人防护;能了解现代杀伤性武器特点,能实施急救措施;能在紧急情况下运用保护人口原则,能识别并运用身边的防护措施,能学会运用防毒面具;能识别恐怖主义特点,能在恐怖袭击发生的情况下做好防护。
思政目标:
思政目标分为三个层面,提升学生四个自信为中心的政治高度,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思想道德修养深度,以安全责任意识为中心的职业素养宽度。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品质,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现代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实现教育的全面育人目标。
思政主线:
该课程思政以爱国爱党为立足点,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结合国家的内政外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学生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价值观养成和安全责任意识。
融入的主要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