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4-01-15
false本科(1):
本专业是师范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师的基础课程,也是大一新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课程。**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每个学生所在省份高考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中学政治中哲学的学习也是参差不齐。为了培养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位一体”的,能够在中学从事政治教学的教师群体,本门课程中的学习中哲学与思政元素的碰撞是必然。
一、具体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哲学中的基础性知识,能鉴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能说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基本特征、传播与发展、学科性质。能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能识记并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自觉运用基本规律以及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知识储备。
2.能力目标: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过去、现在的客观事实、能够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能够使学生学科视野宽阔,能根据时代发展和教学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处理和解决中学哲学课堂中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所出现的较为复杂的专业问题。
3.素质目标:始终保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育情怀,遵守师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德施教,依法执教,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时践行先进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为先、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养成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综合育人能力。
二、本门课程“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情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建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1.夯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基于对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与把握,从“育人”本质要求出发,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新时代教育课程理念的创新和升华。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它是把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贯穿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实现专业课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教书又育人,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
2.课程目标中体现课程思政。根据**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德规范、综合育人中体现课程思政,师范规范要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以树人为本,以立德为先。
3.授课教师备课课程思政的内容。教学内容设计要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增长知识见识、引导学生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素养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