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3-01-27
false高职(2):
本科(1):
中职(1):
技工(2):
1、药理学的学科特征
《药理学》课程是教育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药理学学科特征鲜明,课程内容不仅涉及药学基础知识、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工程学基础知识,还涉及药物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学方面的知识要点,属于多学科的理论交叉;同时课程主要内容与基础研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结合紧密。药理学为研究开发新药,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生命现象本质,促进生命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2、药理学课程融思政教学目标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思政”的教学总目标。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层次,改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层次。《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药理学》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对医药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明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及科学家精神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促进作用。明确加强政府监管,推动药企建立可追溯的诚信系统并积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是我国医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的保障。其相关教学内容融入到课程知识、能力目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的形式达成课程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在药效学部分,有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药物安全性评价基本指标等部分内容,引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或人民网等权威网站公布的与药物相关的通报或新闻,改写成专题教学案例,把专业知识、价值观等融入案例,用案例讲清专业理论,同时赢得学生的价值认同。例如:依据“国家药监局2018年10月18日公布的9家企业生产的17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名单,及此次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基本主要是“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规定,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报道,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在讲授药效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围绕加强监管,推动药企建立诚信系统并积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思考,审视制药人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每家制药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使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
4、学习科学家精神
在总论部分,依据“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为例,设计相应教学案例,在讲授药动力学和药效学基本理论的同时,促进学习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精神,崇高的品德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促进学生思考作为工科学生,如何建立、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及质控等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专题研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