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中药化学—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2-10-15
false高职(1):
本科(1):
课程名称 |
中药化学 |
授课对象 |
中药学专业 |
||
授课内容 | 黄酮类化合物 |
课时 |
20.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 2.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方法。 3.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理活性。 【能力目标】 1.形成“构”与“性”(即化学成分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联规律的整体思维判断能力,通过对理化性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黄酮类成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掌握对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交叉共轭体系的完整与否对颜色的影响,结构的平面性与否对溶解度的影响,结构中饱和程度与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2.具备灵活地选择黄酮类化合物合适提取分离方法的能力 结合关于黄酮类化合物实验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确黄酮苷及苷元提取溶剂和提取方式的区别,掌握如碱提酸沉、重结晶、硅胶/聚酰胺柱色谱法等分离纯化常用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工艺设计→提取→分离纯化→目标成分/部位的制备”这一系列相关技术概念。 3.具有正确认识富含黄酮类成分中药特点的能力 通过学习常见含黄酮的中药实例,能够掌握如槐米、黄芩、红花等药材最佳采收期、贮存条件及提取方法等与成分之间的关联,具有理论结合实践的判断能力,充分将黄酮的结构、理化性质等性质渗透到实际案例中。 【思政目标】 1.建立积极乐观、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通过学习黄酮类成分的结构、分布、作用、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等内容,了解黄酮类成分发展的历史和应用的普遍性及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对此类成分多样性、有效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端正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地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式学习。同时,课堂可以引人实验室科学研究动态和实例,使枯燥的讲授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多姿多彩,充满快乐性和主动性。 2.结合黄酮类化合物的综合案例及榜样案例,树立今后科研或工作中勇于攀登的责任意识 借助黄酮类化合物科研实例和榜样案例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和引导,或者总结重大失败案例教训,给学生以警示。在艰辛的研究和工作领域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颜色规律、溶解性和酸性、检识方法。 |
|||
融入方式 | 启发式、互动式及讨论式。 |
||||
思政元素 | 爱岗敬业 一丝不苟 不畏艰难 民族自信 团队合作 责任感 责任意识 价值观 科学精神 勇于探索 积极乐观 主动求知 自主学习 人文素质 认真严谨 求知欲 勇于开拓 温故知新 探索意识 中医药自信 团队分工协作 | ||||
思政资源 | 医道: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为人类医学做出贡献 秘境神草:李时珍因为这味药而得救,被他奉为至宝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