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1-08-27
false高职(2):
本科(1):
中职(1):
技工(1):
课程名称 |
有机化学 |
授课对象 |
应用化学专业班 |
||
授课内容 | 第三章 同分异构体现象
第四节 手性与对映异构现象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旋光性 2.手性与对映异构 3.手性构型的表示与表达 4.外消旋体 二、对映异构体的拆分 1.对映异构体的拆分原理与传统方法 2.对映异构体拆分的应用 3.对映异构体拆分研究的新进展(拓展内容) |
课时 |
6.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掌握手性与对映异构现象的概念,掌握手性结构的表示和标记,了解对映异构体的拆分原来、重要性与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手性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对映异构体“反应停事件”的惨痛教训,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对映异构体的拆分知识与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融会贯通、学会客观辩证的认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价值目标:通过对映异构体拆分重要性的认识学习,让学生明白知识改变未来,科技改变世界。同时,让学生树立化学是用来造福人类的理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教学重点:旋光性、手性与对映异构的概念。 教学难点:手性及构型的表达(表示与标记的化学语言及其使用)对映异构体的拆分。 |
|||
融入方式 | 讲授与讨论研究结合法、启发与自主探究结合法。 在讲授、讨论手性与对映异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相关概念与内容的同时,适当地提炼出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科研作风等内在精神,将培养学生成就动机形成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会产生课程的附加值和升华值,将课堂育人的功能最大化,最优化。让学生明白知识改变未来,科技改变世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科研热情和价值认知,让化学和化学化工工作者更好地造福人类。 |
||||
思政元素 | 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 科学思维 热爱科学 社会责任感 学习热情 创造力 活学活用 重要性 价值目标 学习主动性 严谨务实 科研热情 善于观察 学科素养 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能力 理想信念 科学素养 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态度 融会贯通 锲而不舍 | ||||
思政资源 | 带你了解对映异构体——又称旋光异构体 上个世纪60年代,一起药品事件,欧洲有超1万名畸形婴儿诞生 带你了解手性——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 带你了解旋光性——最早由十九世纪的Pasteur发现 带你了解周其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