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化工基础—精馏—精馏原理》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3-10-28
false本科(1):
课程名称 |
化工基础 |
授课对象 |
化学专业本科三年级 |
||
授课内容 | 精馏原理 |
课时 |
1.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精馏的原理,理解精馏的工业实施过程,建立塔设备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即能力目标,能分析精馏塔内浓度、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对精馏单元操作的学习兴趣,增强工程观念和树立工匠精神。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教学重点 精馏的气液平衡关系和相对挥发度的计算,稳态连续精馏过程中的操作线方程。 教学难点 精馏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
|||
融入方式 | 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相结合,但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上**教学平台数据统计掌握学情,调整课堂教学,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或巩固。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课前导学 - 课中教学 - 课后个性化辅导”三个阶段组织开展教学。 课前,教师通过*****(以下简称学习通)网络平台以及班级 QQ 群将教学日志、**视频、授课 PPT 及学习建议等预习资源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对即将讲授的知识进行预习并完成课前预习测试,要求根据预习内容形成个人初步的认识,能够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解。 这有利于提高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中,教师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讲述课程内容(通过***),着重讲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堂互动讨论,由教师主导,精心设计研讨题目,学生给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学生可以采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实现课上实时答题互动。 这样,可以将专业知识顺利传授给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 课后,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作业,布置调研报告及相关知识点作业等。 学生要及时复习并总结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结构和脉络,完成作业。根据通过作业完成及反馈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并进一步组织和设计后续教学环节,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
||||
思政元素 | 解决问题能力 传统文化 逻辑思辨 爱国情怀 创新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发现问题 归纳能力 知识应用 成本意识 哲学思维 总结能力 价值观 工程观 科学精神 探索能力 科学探索精神 自主学习能力 探索精神 工匠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思政资源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