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3-07-21
false高职(1):
本科(1):
中职(1):
技工(1):
课程简介
《护理伦理学》的课程目标旨在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人道精神,培养学生识别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正确评价,理性、公正决策,在解决护理伦理问题的同时,兼顾服务对象的最大权益。希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护理的伦理要求;能够自觉运用相关理论来指导、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护理道德品质;以及较强的分析、解决临床护理伦理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特色与创新
1. 课前:通过对学生的全面分析和评估,总结出学生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结构: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尚未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对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缺乏足够认识,因此,讲授时尽量避免医学专业术语,尽量多地使用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护理场景有直观认识。②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尚不能适应大学学习内容和进度,授课时,宜深入浅出,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③学生年龄尚小,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课程思政内容非常重要,对学生的三观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根据以上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保证授课效果。
2. 课中:课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问题引导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思结合法、角色扮演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临床伦理问题和实践,同时,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观念,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
3. 课后:依托**学习平台,设置课程内容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疑问,由老师或者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和总结,实现课下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课程思政
向榜样学习,成为新时代优秀护理人
本次课程以第48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成守珍事迹为例,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职业价值感和医者精神。具体案例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中,成守珍三度请缨出征驰援。2020年2月7日,她临危受命,作为中山大学驰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委副书记、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2小时完成队伍集结,带领131名队员抵达武汉,用3个24小时整建制接管2个病区、开辟“高级生命支持单元”、建立重症救护体系。此外还创新“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制订了33项流程、标准、应急预案;引入康复治疗前移的理念,率先“康复加油站”;担任战时联合护理部专家、全院肺康复护理组长;设立舒缓队员压力的“心灵小栈”;带动54名队员火线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