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智能焊接技术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案例研究

发布日期:2023-05-13
false高职(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内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励学生为国奉献、科研报国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于创新实践。
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特点及思政元素融入的必要性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是以金属热处理原理为基础,以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应用为主要内容,面向冶金类、材料成型类、焊接类、机械制造类和汽车类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应用的范围很广。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科研活动、生产实践结合紧密,涉及的各类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在国防军工、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较强的思政背景,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企业责任和工匠精神的工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具备大量思政元素的“融入点”。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
1.本课程的教学现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偏重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式教学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对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较为欠缺。在以往的材料专业教学实践和改革中,侧重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的调整和优化,未能将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衔接起来或贯穿起来。因此,本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对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功能进行充分地挖掘、系统地梳理和科学地设计。
2.本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就是通过在课堂上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习近平新时代理论,让思想政治走进课堂,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无形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知识传授要点与可融入的思政元素列举如下:
(1)在讲述绪论时,可对学生讲述古代中国在金属冶炼上曾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的冶铁技术大约出现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时期,冶炼出生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生铁的国家。而欧洲许多地方的古人,虽然早于我国冶炼出了块炼铁,却经过了漫长的发展,直到公元14世纪才冶炼出了生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2)在讲述塑性变形强化知识点时,可以中国古代比较典型的先进兵器“汉剑唐刀”的锻打制造为例,讲述我国汉唐刀剑的制作技术水准曾达到中国历史的最高峰,为中华领土的开拓和文明的传播提供强力的军事保障,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古代军事上的辉煌历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在讲述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知识点时,可以战国青铜车马为例,讲述古代中国人最早发明青铜冶炼技术,铸造成形各种农具,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对我国古代冶铁技术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