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语专业《中国旅游文化(日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2-05-30
false高职(1):
本科(1):
中职(1):
课程名称 |
中国旅游文化(日语) |
授课对象 |
旅游日语专业 |
||
授课内容 | 「義を見てなさざるは勇なきなり」(见义不为非勇也)—— 儒家的“义利”风范。 |
课时 |
72.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义利之辩”,这个伦理学中道德评价标准的问题,在中国是由孔子最先揭举的。他在《论语·里仁》中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把做人的道德品格摆在重要的地位,认为一个人处事不能违背道义的原则。人为道义而活,非为富贵而生,这样才具有人生价值。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義を見てなさざるは勇なきなり」(见义不为非勇也)—— 儒家的“义利”风范 儒家思想中,“义”为“仁义礼智信”五常概念中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要求:“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以“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把“义”化为自己的血肉,使自己思想起本质变化;“君子”应该成为完美的人,而完美的人应该“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孔子对自己提出的这些要求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表白自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为浮云”。 |
|||
融入方式 | 课程第四章: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第一节:「儒家思想並びに論理道徳」 《中国旅游文化日语》是一门外语文化通识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非常有利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施行,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修身立德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理念,对于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就很有启发意义。 本章节系统讲述孔子开创的儒家伦理道德理论。包括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仁”的概念、义利之辨、道义原则、孟子的“浩然之气”、文天祥岳飞郑成功的民族气节、尊老爱幼的美德、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等。 |
||||
思政元素 | 道德品质 人生价值 | ||||
思政资源 | 一分钟读懂礼运 孔子画像 《中庸》:义的第一层含义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