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思政资源库!
中唐方德官网 | 思政直播
新闻学专业:《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的时代背景》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

新闻学专业:《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的时代背景》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15
0
展开
下载
收藏
版权说明

发布日期:2023-09-13

false

适用专业(1)

    本科(1):

  • 新闻学
  • 展开

适用课程(1)

  •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
  • 展开
版权说明及权利通知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

授课对象

新闻学专业本科二年级

授课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课时

1.00

课程类型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教学目标

价值目标:


(1)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职业选择,培养厚重的人文素养和爱民情怀


(2)科学辨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同时期思想的发展变化,养成客观全面认识世界的健康心理,做人格健全的人。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早期的作品,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背景,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2)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习经历,认识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素质目标:


(1)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分析现实中的新闻作品。


(2)分析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解释其原因。

课程思政 融入知识点

教学重点


马克思思想的渊源和特点。


确立依据: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是这一思想的得名者,他的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础、方向和主要范畴。


教学难点


马克思作品中的“绝对自由”的理解。


确立依据:在关于“新闻自由”的理解中,常常被认为是不受任何约束的、甚至可以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损害别人的自由和权益,美国新闻界的“新闻自由”常常以自己的这种自由来污蔑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传播政策。

融入方式

采取翻转课堂理念,线下为主,辅以线上。线上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SPOC教学,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线上课程,完成测试,课后完成思考题;线下课堂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构建智慧化学习环境。


采取体验式与研究型教学模式,运用探究式学习法、案例式教学法与讨论法等,一方面,通过提问式与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已有经验或信息完成知识构建。另一方面,体现从实例到一般规律、进而提炼本质特征的教学理念。


利用教学的数据化功能实现教学重点决策的有据可依,通过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实现交流互动的立体化、评价反馈的及时化、资源共享的便捷化。


1.混合教学法


线上线下相结合,但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上教学平台数据统计掌握学情,调整课堂教学,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或巩固。


2.案例分析法


每一个知识点都由近期的主题案例引出,比如这一节课的马克思的职业选择,就会以2021年的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的100周年生日的主题报道,来分析其内容、形式的优缺点,然后有效引导出核心知识点,春风化雨般完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朗读教学法


为了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感知,教师设计了朗读环节,模拟近年优质电视节目《朗读者》《经典咏流传》来朗读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经典作品的段落,以语音的优美与情感揭示刺激学生的认知兴奋。线下教学中,学生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并布置朗读课后作业,让学生录制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和我国新闻名篇的朗读作品上传在平台中。这一作业不仅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认识,也可以锤炼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提升其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4.启发教学法


在知识讲授中,具有“留白”意识,给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空间、自主实践空间,使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如在讲述马克思的家庭境况和职业选择后,让学生也找一找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马克思这样情况的人物,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加深对志士仁人的牺牲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认识。

思政元素 家国情怀 人文素养 与时俱进 审美能力 牺牲精神 人民至上 健康心理 爱民情怀 人格健全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达能力
思政资源
思政案例
教学实施
教学引入
教学展开
教学总结
目标达成检测
教学反思
加入资源库VIP 本文免费下载
2万VIP文档下载
海量文档免费下载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开通VIP
继续阅读
VIP用户可继续阅读
收藏
版权说明
下载
VIP专享文档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立即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