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9
false适用专业(5)
- 现代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旧
高职(2):
- 通信工程
本科(1):
- 通信技术
中职(1):
- 通信运营服务
技工(1):
适用课程(1)
-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
发布日期:2022-04-29
false高职(2):
本科(1):
中职(1):
技工(1):
课程名称 |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 |
授课对象 |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 |
||
授课内容 |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
课时 |
8.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单元教学目标 本教学单位是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实践课程一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能熟练进行路由器的配置。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互助合作价值观,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学单元共8课时,从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一) 思政目标 1.本教学单元以互助合作则互惠互利为核心、全面落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实践、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个人素质和品性教育; 2.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是网络组建的核心内容。通过本教学单元的学习,将友善、互助、协作的精神传达给学生,能从自身做起,妥善维持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 知识目标 1.了解路由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路由作用。 2.了解利用路由协议实现不同网络间通信的方法。 3.了解终端网络互通的配置以及验证。 (三)能力目标 1.具备熟练配置动态路由协议的能力。 2.具备问题处理及设备调试的能力。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教学重难点 (一) 本单元教学重点 1.常见动态路由协议; 2.路由器、三层交换机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 (二)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 2.故障处理及设备调试。 |
|||
融入方式 | 教学方法 本节单元课程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人,重视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了师生的有 效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釆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 讲授法 本节课程的讲授主要分为导入、讲授和总结三个环节: 1. 导入。在正式进入课程课前,通过一段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后网络互通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让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内在联系; 2. 讲述。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要求,对课程知识点 进行逐一讲解。讲述的内容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讲述要注意带有启发性,授课方式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可以利用云班课、雨课堂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3. 总结。在课程结束前进行总结,将主要内容或结论再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形成对讲解内容的完整印象。 (二) 任务驱动法 本课程针对每一个项目设置了任务单,通过任务驱动,一 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讨论学习法 所谓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一定组 织形式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深入理 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程中,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 方式为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每一位学生都要为完善本组的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宣讲本组讨论的主要结果。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对小组讨论进度效果进行引导,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
||||
思政元素 | 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能力 专业素质 思想道德水平 互助合作精神 互惠互利 学习主动性 团结互助 分析问题能力 有效性 价值观 启发性 友善互助 激发学习兴趣 处理问题能力 协作精神 掌握专业技能 掌握专业知识 小组协作能力 | ||||
思政资源 | 课件: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微课: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课程标准: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 ||||
思政案例 |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网络通畅抗击新冠肺炎》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案例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案例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全民共享服务你我》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