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

发布日期:2021-08-11
false高职(1):
本科(1):
技工(1):
高校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互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指导公益广告设计,公益广告则有效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加强高校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提高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公益广告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阐明公益广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指出当前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提出高校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公益广告是指由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媒体共同发布的,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着不同的学科方向,但在理论、政策、传播上高度吻合,二者有着天然内在的逻辑关联,均属于信息传播活动范畴,是人格塑造、品德培养、个性发展、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公益广告作为有效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一种全新载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思想政治教育则为公益广告提供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
一、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存在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参与高校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远远不够,反映出高校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的不足,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公益广告的关注度、参与度,影响了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1.重设计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虽然有政治理论课、共青团、学生会、行政系统的日常教育以及各学科教学等渠道,但共青团、学生会等并没有普及到每个学生,且广告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会被任课教师忽视,其教学现状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之间处于隔离状态,相互独立。许多教师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会重视学生们的思想表达,关注点只放在传授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及广告技能培养和训练上,走的是“专业技能至上”的道路。
因此,对学生意识形态影响深远的公益广告所承载的主流价值及学生们所反映出的心理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对广告类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究其原因,一方面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知识课程偏少或不深入(据调研,思政课及其他人文课只占比3%而且只开在新生的第一学年),远远达不到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要求;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疏于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会注意其在相应的专业课中贯穿或引领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人文素养培育和塑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学生在设计公益广告时,对基本的精神文化、社会文化、生活文化认知的混乱,或者完全不知道更不用说设计表现了,而这些文化内涵正是公益广告设计所要传播的重要内容不能偏颇。
2.价值观教育弱化。
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加快,蜂拥而至的各种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形色各异的思想文化碰撞中,年轻的大学生面对社会的功利主义、全球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往往容易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不力、心理素质欠缺等各种问题,加之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多忽视了对学生意识形态影响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导致设计的公益广告常常无病呻吟、价值观模糊不清、负面情绪蔓延等问题,价值观教育缺失,因此达不到公益广告教化人、影响人、塑造人的目的,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严重脱节,削弱了公益广告设计的社会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