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形势概述—大学生就业对策与建议》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1-07-08
false大学生就业对策与建议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对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也要求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努力适应这个时代。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国家提供的各种就业岗位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为国家、人民做出贡献,就会受到社会的尊重,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一)转变观念,面向基层就业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曾强调:“当代大学生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家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就业渠道并存的格局。
因此,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要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稳定工作到退休”的就业观念,对职业岗位的挑选要适度,就业期望值不可过高。迟就业不如早就业,不求一步到位,先将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先工作一段时间,等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选择更理想的职业岗位;要转变重全民、轻集体、鄙视个体的就业观念,可以选择面向基层就业,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单位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到民营企业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祖国广阔的天地中寻找或创造适合自己特长的岗位。
(二)转变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的就业观念
有些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错过有利的机会而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眼高手低,对职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适应岗位的能力评价过高。他们在求职的时候挑肥拣瘦、怕苦怕累,总想找到工作环境好、工资高、福利好的工作,而自身条件和业务素质又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其就业愿望总是不能实现。还有一些大学生盲目地和他人攀比。例如,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同学、老乡当上了经理,自己没当上经理,就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这种与他人盲目攀比的思想也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一大障碍。
(三)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