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21
false适用专业(1)
- 地质学
本科(1):
适用课程(1)
- 构造地质学
发布日期:2023-12-21
false本科(1):
课程名称 |
构造地质学 |
授课对象 |
大学二年级 |
||
授课内容 | 褶皱的概述及分类 |
课时 |
1.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褶皱的要素、位态和形态分类及其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2、能力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分析解决及实际地质问题能力; 3、价值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信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意识,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并在褶皱研究意义融入思政元素。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对于大二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只是刚接触基础地质学课程,例如:综合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等。对于褶皱的系统认知则需要将丰富的地质知识和空间想象及数学推导结合起来,本次课堂教授过程中应该突出的以下一些主要重点和难点问题: (1)褶皱的要素(重点)及枢纽、轴迹、脊线的区别(难点); (2)褶皱位态分类及其含义(重点); (3)褶皱形态分类(重点);褶皱形态分类的依据及等倾斜线的含义(难点); (4)褶皱的野外识别及结合赤平面投影的应用(重难点)。 |
|||
融入方式 | 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本次教学以讲授、演示为主,回顾上次讲授的知识点,导入前面学习的力与变形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力作用后地质体所保留的特征,其中最为典型的现象之一—褶皱。通过立体、动态的图片,使用类比、演示等教学方法,辅以板书及相关绘图,强调褶皱的基本概念和要素,重点分析褶皱的位态分类和形态分类的原理与具体含义。通过课堂实地练习、问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增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后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褶皱的含义、要素、分类及其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
||||
思政元素 | 信心 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 学习兴趣 为国贡献 | ||||
思政资源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