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精神科护理学—绪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3-10-26
false本科(1):
课程名称 |
精神科护理学 |
授课对象 |
护理学专业 |
||
授课内容 | 绪论 |
课时 |
2.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精神病学、精神障碍、精神健康和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2.熟悉:精神科护理的范围、任务。 3.熟悉: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4.了解:精神病学的发展史。 5.了解:精神障碍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技能(能力)目标】
1.通过本章节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界定精神障碍和精神健康的概念。 2.能够述说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3.在工作中能保护患者的基本权利。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目标)】
1.本章节是护理研究的总论部分,对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精神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WHO提出“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已超越传统精神病学的范畴,越来越重视轻型精神障碍。引导学生转变传统思想,能正确理解精神障碍和精神健康的含义,在临床工作中真正做到理解患者,关爱患者。 2.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自尊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
【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职业情感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因素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患者常伴有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精神科护士的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发展健康的行为模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精神健康。通过讲述精神科护理发展历史及典型人物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解放军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蔡红霞的事迹,向大家展示一名优秀精神科护士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2.培养学生的大健康观念和家国情怀,通过讲述精神障碍的概念,再一次使学生明确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关注个体全面健康,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在工作中要关注服务对象的精神健康,同时在工作中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医务工作者需要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以患者的健康需求为中心来进行治疗和护理。案例分析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讲述,使学生理解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时可能无法维护自己权益,会受到伤害,因此在工作中应以患者为中心,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切实做好患者利益保护者。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教学重点】 1.精神病学、精神障碍、精神健康和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应对策略】 1.采用典型案例向学生展示优秀精神科护士的形象,使其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功能和职责。 2.采用调查法和讨论法,提前发帖使学生分小组谈谈自己对精神科、精神障碍患者及精神科护士的认识和印象,课堂中挑选个别小组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精神科患者及护士的认识,学生可聆听同辈故事,加深理解。 |
|||
融入方式 | 思政融入点
融入的思政点1:健康观念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启发式教育
思政案例:介绍精神健康概念时,讲述大健康观念,使学生树立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健康的大健康观念。
融入的思政点2:奉献精神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启发式教育结合典型案例等
思政案例:讲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和角色功能时,向学生介绍精神科护理的工作使命和职责,同时向学生讲述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解放军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蔡红霞的事迹,向大家展示一名优秀精神科护士的形象。这里不仅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奉献精神,才能做好精神科护士。
融入的思政点3:遵纪守法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启发式教育结合案例分析
思政案例:医务工作者需要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以患者的健康需求为中心来进行治疗和护理。案例分析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讲述,使学生理解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时可能无法维护自己权益,会受到伤害,因此在工作中应以患者为中心,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切实做好患者利益保护者。 |
||||
思政元素 | 以患者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专业素质 心理素质 健康观念 社会适应能力 家国情怀 法律意识 职业道德 职业情感 自尊心 遵纪守法 奉献精神 关爱患者 理解患者 | ||||
思政资源 | 快速了解什么是精神障碍?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