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 第1-3节》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3-10-18
false本科(1):
课程名称 |
护理心理学 |
授课对象 |
护理学专业 |
||
授课内容 | 第二章心理过程第1-3节 |
课时 |
2.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的实质。
2.掌握感觉、知觉概念及特性。
3.掌握记忆的概念及遗忘规律。
4.掌握情绪情感概念、分类;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注意、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5.熟悉感觉、知觉的分类。
6.熟悉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想象的概念和分类;注意的品质。7.熟悉情绪理论;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7.了解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8.了解注意的种类。
9.了解情绪的外部表现与生理变化。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对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学习,具有用所学知识对自身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指导的能力。通过对思维、注意、情绪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特点的学习,能够具备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情绪调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注意品质,指导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
【情感目标】
该部分内容主要为心理过程各部分内容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对个体的心理过程调节有较大指导意义,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思政目标】
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记忆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认识采用合理记忆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规律,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通过感知觉剥夺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同时通过结论来引申举例得出,感知觉是医护人员共情病人,实现人文关怀的基础。
通过痛觉阈限实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觉规律的相关概念及关系,同时培养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感怀仁德之心,理解病人、尊重病人、关爱病人。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教学重点】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注意、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3.意志的品质、情绪的分类、注意的品质。 【教学难点】 1.情绪理论。 2.意志品质、注意的品质。 |
|||
融入方式 | 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记忆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认识采用合理记忆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规律,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通过感知觉剥夺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同时通过结论来引申举例得出,感知觉是医护人员共情病人,实现人文关怀的基础。
通过痛觉阈限实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觉规律的相关概念及关系,同时培养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感怀仁德之心,理解病人、尊重病人、关爱病人。 |
||||
思政元素 | 创造能力 事半功倍 尊重规律 理解病人 推己及人 科学思维 应变能力 人文关怀 尊重病人 关爱病人 尊重科学 同理心 | ||||
思政资源 | 带您了解遗忘曲线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