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专业《宏观经济学—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剌激内需的政策及成效》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2-04-02
false高职(55):
本科(35):
中职(28):
技工(13):
课程名称 |
宏观经济学 |
授课对象 |
财经类专业 |
||
授课内容 |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剌激内需的政策及成效。 |
课时 |
1.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
理解概念:需求、供给侧改革。
掌握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人假说。
(2)能力层面。
系统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对理论的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形成全面、系统、联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判断实践能力:根据案例材料,设置两个由浅入深、由知识到能力的问题,通过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就消费需求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搜集信息与资料,善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素质层面。
形成专业意识:理解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理解“消费需求与收入、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现象与问题等的学习习惯。
提高职业素养:通过案例,引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其他重要思政元素,拓展学生视野,让他们理解国家在不同时期根据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及出现的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自觉践行党的十九大以来的相关经济政策,引导学生反思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消费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科学分析西方经济学相关消费理论对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指导价值,批判地继承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理论,更好地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剌激内需的政策及成效。 |
|||
融入方式 | 知识层面。
理解概念:需求、供给侧改革。
掌握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人假说。 |
||||
思政元素 | 社会主要矛盾 结构性改革 实事求是 | ||||
思政资源 | 一分钟了解弗里德曼 一分钟了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一分钟读懂曼昆版宏观经济学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