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技术专业 《接处警规范化工作实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2-03-25
false高职(1):
课程名称 |
接处警规范化工作实务 |
授课对象 |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 |
||
授课内容 | 《接受报警》。 |
课时 |
2.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1.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接警文明规范用语,热忱接待人民群众; (2)能够引导报警人说明警情发生地点、过程以及现场情况等关键信息,为案事件性质判断和指挥调度打好基础; (3)能够正确处理接警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2.知识目标:
(1)明确不同接警部门的接警范围以及地区管辖; (2)能够正确区分各类警情; (3)掌握接警后不同管辖范围的分流处置措施。 3.思政目标:
(1)在接受报警过程中能够使用文明规范用语; (2)领会人民警察热忱服务人民的职业理念。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一)接警基本要求 (二)接警后不同管辖范围的分流处置 (三)接警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
|||
融入方式 | (一)任务案例导入
提高思政元素的表现性:以警方成功处置的正面典型案例作为任务导入。通过介绍具体案情,着重介绍警察处置过程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直观体会热忱服务人民在公安基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二)任务问题思考
体现思政元素的探讨性:讨论导入案例中警察工作的闪光点,抛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代入自身深刻思考,达到“共情”的效果,进一步领会什么是热忱服务人民,以及如何使用文明规范用语。 (三)任务课前准备
强调思政元素的融入性:带着前一教学环节中形成的自我思考,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理解其立法精神,并将公安部规定的首接责任制与热忱服务人民紧密结合起来。 (四)任务理论知识
注重思政元素的结合性: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讲授相关规定、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强调理论知识中体现的文明规范用语与热忱服务人民,并深入讲解案例细节和全面分析问题思考,让学生领悟法律中既有规定也有人情,警察既有铁骨又有柔情。 (五)任务实施演练
掌控思政元素的冲突性:设置相关模拟工作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小组讨论,从不同角色不同角度出发思考处理问题,以案说法、以案说情、以案说理,让学生在矛盾与冲突中更加深刻理解运用热忱服务人民和文明规范用语这两个思政元素。 (六)任务课后拓展
加强思政元素的实践性:经过任务实施演练后,一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查阅,将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综合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情况形成完整成熟的方案或者制作成对应的法律文书;二是书面阐述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对思政元素的领悟体会,将本学习任务中需要掌握的技能点与思政元素充分结合。 |
||||
思政元素 | 文明规范用语 热忱服务人民 | ||||
思政资源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