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21-12-08
false高职(1):
课程名称 |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
授课对象 |
21级英语专业学生 |
||
授课内容 | The Man in the Water。 |
课时 |
1.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能力目标: 1.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专业技能。 2.To develop students’ pedagogical ability.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知识目标: 1.To get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掌握重点词汇、短语。 2.To analyse the structure and the theme of the text. 分析语篇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To learn the writing strategy :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学习写作技巧 :对比。 4.Pedagogical knowledge : Assess the teacher’s teaching. 掌握教学评价方法(体现教法目标) 思政目标: 1.From the text to know the fine qualities in the human beings and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从文章中了解人性的伟大,增强无私奉献的意识。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1.the one making no distinctions of good and evil, acting on no principles, offering no lifelines; the other acting wholly on distinctions, principles and , perhaps, on faith. (para.7) 课文中讲述人类与自然的对比特性,突出人类的高贵品质。人类有原则,勇于承担,忠诚、敬畏生命! 2.In reality, we believe the opposite, and it takes the act of the man in the water to remind us of true feelings in this matter. (para.8)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进一步展开对于人类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勇气和捍卫生命的决心。 set sb. against : make sb. start to fight or quarrel with an immovable, 词汇短语讲解,对抗灾难,人类表现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舍己为人的伟大壮举。 |
|||
融入方式 | 利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交际法 、讲授法、图片、视频等方式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
||||
思政元素 | 无私奉献 勇于担当 珍爱生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独立思考 语言表达能力 立德树人 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 学习主动性 综合应用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中华传统美德 民族团结 | ||||
思政资源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邀请二名学生做讲解。教师做总结评价并进行德育教育。 设置问题导读,引导学生探讨主人公的人物特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剖析写作技巧,进行德育教育。 Question1: Why is The Man? 为什么“The Man”被视为最伟大的英雄? Question2: What Are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WATER ? 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所有学生加入讨论中并在文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
||||
教学展开 | 1.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演讲,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对英雄主义的话题讨论,引发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度思考,走进教学情境,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珍爱生命,勇于担当,弘扬无私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 2.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单词、短语、段落翻译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讲解,体验资源分享的过程,实现师生的角色互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 3.利用讨论式教学法,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文讲解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自主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总结中心思想。 4.让学生分组模拟电视访谈节目——讲述空难发生后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的突出事迹,进行语言操练。 5.播放微课:讲述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一名乡村教师的非凡事迹,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思政元素 1.通过对英雄主义的话题讨论,引发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度思考,走进教学情境,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珍爱生命,勇于担当,弘扬无私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 2.在回答问题与课文全解过程中深入探讨主人公——无名英雄的人物特点和优良品质,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人性的光辉终将战胜无情的自然灾害!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命中的困难和阻碍,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而富有意义。 3.联系当今习总书记提出的“水脉、国脉、命脉”的造福人民的南水北调工程,只有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为民族谋复兴的。 4.观看张桂梅视频,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
教学总结 | 1.教师总结无名英雄的优秀品质——善良、勇敢、无私奉献,分析“人与自然灾害”的写作技巧。 2.跟随老师总结无名英雄的优秀品质,分析“人与自然灾害”的写作描述技巧! 3.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 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水平;英语书法水平。 4.通过对文章的进一步总结和阐述,使学生更加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对张桂梅的感人事迹的学习,使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作为师专的学子,祖国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自己的美好未来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努力。让同学们更加认识到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早日实现繁荣富强。 |
||||
目标达成检测 | 通过课后自测,口语、写作等训练,巩固了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拓展了专业技能训练。 |
||||
教学反思 | 教学效果: 1.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 思考、探究式学习,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中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体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了“读中学、问中学、练中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 3.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系统、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自测、综合评价。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缺陷,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反思改进: 1.学生在深入分析文章主旨时,需要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力度,多训练多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