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建筑历史—建筑史的地域实践—书本与在地》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3-04-07
false本科(1):
书本与在地——建筑史的地域性教学实践
一、课程案例简介
本案例从属于环境设计专业《建筑历史》的内容。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与了解本专业延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转变思维,确立设计思想,为后期专业设计奠定思想基础。通过课程的讲述实现三方面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强化地域建筑文化积累,使学生形成自身的传统形象经验和当代认识;能力目标:建筑史的地域实践与地方文化的紧密关联,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向度观察、认知和表达能力;思政目标:课程整体贯穿的传统图景与当代现状,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调研对象的可接近性、学生实践的可达性以及教师项目研究的前期积累,在“基于在地、强化认知以及表达呈现”之间找到契合点,旨在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和建筑的表达,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课程所涉及内容具有实际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思政融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课程内容不拘泥于某一特定地点,可在多地同时进行思政教育研究;然后,课程内容要求具体事例具体分析,改变了思政教育存在的“全面同时推进”问题;最后,课程目标的实现与课程实践的应用密不可分,通过课程实践推进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协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一)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
主人翁精神要求人们具有自觉的联系意识,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联系,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推动社会价值的实现。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身经历与目睹了乡土建筑的现状,再通过课堂所学,意识到乡土建筑保护的现实意义,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在生活中保护与继承乡土建筑。
(二)亲身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进行探勘、访谈、测绘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实现需要学生直接参与到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冬季的寒风和夏季的酷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践行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提升了自身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