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1-27
false适用专业(2)
- 生态农业技术
高职(1):
- 农村区域发展
本科(1):
适用课程(1)
- 农业生态学
发布日期:2024-11-27
false高职(1):
本科(1):
课程名称 |
农业生态学 |
授课对象 |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
||
授课内容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农业生物多样性 |
课时 |
2.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学习,使学生运用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打牢基础。 1.知识:了解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2.应用:能够根据生态学相关基础理论分析、评价农业生态系统质量,并进行农业生态工程的调控与优化设计;能够准确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领域的方针政策,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进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整合:能够将各章节的学习内容以农业思维主线串联起来,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辩能力。 4.情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学会沟通与协作,在学习过程中,树牢大国三农情怀,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价值:具备法制思维和底线思维,以诚信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在开展农业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绿”色农业生态观与“红”色中国梦相结合,构建起农业生产发展良性循环生态圈。 6.学习:能够合理进行时间管理,充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实践机会,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备主动探索课程相关前沿理论与科技的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推动职业能力提升。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了解:生物多样性分类,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应用:合理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能够自觉在农业实践中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教学重点:概念的掌握,理解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坚定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建立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基础联系,升华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政感悟。 |
|||
融入方式 | 古诗导入,体会传统农业智慧中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幽默诙谐的形式引导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通过疫情反思引出主题,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世界意义。 通过生态保护身边事深入理解“两山”理论;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巩固三农情怀;通过榜样力量升华爱国主旨。 |
||||
思政元素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农情怀 生态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物多样性 底线思维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生态观 两山理论 爱国之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梦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法制思维 保护意识 | ||||
思政资源 | 华南虎—中国特有亚种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千万别小瞧了这个节气,蕴含人生大智慧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
教学展开 | |||||
教学总结 | |||||
目标达成检测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