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2-08
false适用课程(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发布日期:2021-12-08
false课程名称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授课对象 |
全专业 |
||
授课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课时 |
2.00 |
||
课程类型 | A.思想政治理论课;√B.通识课;C.专业课;D.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 1. 能力目标: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对比分析中国发生的变化,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 知识目标:读懂“新时代”具体含义,对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有充分认识。 3.思政目标:增强学生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以“新时代”为奋斗坐标,以“强起来”为奋斗目标,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
||||
课程思政 | 融入知识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
|||
融入方式 | 议学结合。 |
||||
思政元素 | 民族自信 | ||||
思政资源 | |||||
思政案例 | |||||
教学实施 | |||||
教学引入 | 播放视频短片《孟晚舟回国》,孟晚舟飞机降落,人们载歌载舞去机场迎接,有个网友说的特别动感情,“就跟我自己闺女出嫁一样,跟我闺女回娘家一样”。发散提问:梦碗中为什么可以顺利回国?中国民众又为何集体热泪盈眶? |
||||
教学展开 | 环节一:迈进新时代。
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变化实例,探寻新时代具体飞跃? 目的:明确新时代的具体内涵,探索实践经验。 情境:通过学生共同参与,踊跃发言。可从回答中方方面面面的事例感受到中国的进步与飞跃。 环节二:感知新时代。 活动:分类辨析,带领同学们由具体表述转为抽象概括。提示:经济、法治....分别概括。 目的:锻炼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各个层面的的明显变化。 情境:将具体事例抽象归纳,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强国兴军、港澳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布局、全面从严治党分别概述。从顶层发散,整体讨论。 环节三:聚焦新时代。 活动:集体讨论孟晚舟事件前因,经过、结果。思考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和背后反映的深刻内涵。 目的:学生对抽象概念把握不够精准,利用具体事件,穿针引线,横向看待新时代具体表现,能够引起共鸣;学生接受信息的社交媒体,对孟晚舟事件大量报道,舆论氛围下,同学们对此很熟悉,会有不同的观点切入。 情境:小组汇报整个事件发展经过。事件定性: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旨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的政治迫害事件。分析其原因并得出结论:孟晚舟事件的实质,是美国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发展进程。中国所作的努力,维护的不仅是一位公民的权利、一家企业的权益,更是在维护中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权利。透过孟晚舟事件,中国人民更加清晰地看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揭晓课前谜底: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坚信,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畏风浪、直面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
||||
教学总结 | 利用同学们熟知的热点时事进行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让同学们在身边寻找用具体事例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巨大飞跃变革,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横向分类进行整理;最后将落脚点重回孟晚舟事件,具体感知新时代的历史变革与飞跃,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生长在有几千年悠悠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而感到骄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
目标达成检测 | 让同学独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某一层面的具体体现。以小论文形式呈现。 |
||||
教学反思 | 思政课与具体案例热点结合,可以让同学们带着兴致来,装满收获走,让思政课更具有针对性,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功效。但是在案例解读上应深度挖掘,找到学生的关注点,以此切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