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3-02-10
false本科(1):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动物繁殖学》是针对动物生产类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厚基础与重实践相结合为特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扎实的动物繁殖学理论与技能,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授于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科学思维训练并行,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将开放的学习理念融入到知识学习中,利用动物繁殖理论与技术灵活解决畜牧领域的动物生产问题及需求,同时将课程蕴含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水到渠成”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培养知农爱农为农的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
课程思政设计和展示
《动物繁殖学》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在畜牧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动物繁殖理论研究与技术的突破,都带动着畜牧产业升级。随着学科发展及交叉学科融合,人类对“动物繁殖”的认识不断更新。因此,《动物繁殖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现将《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部分案例展示如下:
(1)知识可能会过时,但科学探索不会过时
以“精子成熟”为例,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索的角度看待知识的学习,并逐步建立科学思维:
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科学假设进行求证、如何处理科学假设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关系等科学的研究思路。
(2)迎难而上,虽远志在;开拓创新,柳暗花明
我们无法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用实例引导学生如何去面对困境。以“体细胞克隆技术”为例,在多个国际团队都先后失败的情况下,中国科学家团队一方面练就体细胞核移植过硬本领,一方面大胆创新,最终弯道超车,实现了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的重大突破。在学生理解“体细胞克隆”困境根源的同时,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攻关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