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思政资源库!
中唐方德官网 | 思政直播
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数控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思政案例

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5450
0
展开
下载
收藏
版权说明

发布日期:2021-07-29

false
简介: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职业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针对高职院校,以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例, 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重点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 思路方法,可推广至其他专业课程,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 建设提供思路。

适用专业(8)

    高职(2):

  • 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 展开

    本科(2):

  • 机电技术教育自动化
  • 展开

    中职(2):

  • 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
  • 展开

    技工(2):

  •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机电一体化技术
  • 展开

适用课程(1)

  • 电工电子技术
  • 展开
版权说明及权利通知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职业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针对高职院校,以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重点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 思路方法,可推广至其他专业课程,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成为各高校“课程思政” 改革的重要推力。”在知网、万方等平台上关于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相关论文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落后。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等实际情况,选取电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课程思政” 视域下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 的路径方法,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二、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利用整体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也要涵盖在内。不同课程所属学科和专业不同,所彰显的育人价值也是多元的圆。“课程思政”将各类课程进行内在整合,实现育人的整体效应。“课程思政”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将显性的教育功能内在化,真正达到以德育人的思政教育目标。


1.“课程思政”的适时提出,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注入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国家都将思政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口。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事报告等。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职业性, 就是要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等教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更具有普遍性,职业性受到限制。“课程思政”的适时提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差别性和针对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形式和方法,实现学生通用素质和专用素质的全方面融合发展。


2.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合,体现教育的“协同效应”,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相对于思政教师,高校中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更频繁,且人数占比大。有效发挥这部分群体力量,形成近因效应,可以大大提高沟通效果。高职院校教育的宗旨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堂教学是其育人的“主渠道”。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远远多于思政课程,且不同于思政课程的传授式教育方法。专业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自然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最终达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3.“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育人理念相一致。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长期职业实践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彰显的特有职业品质,却始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育人的价值标高,成为职业教育人才“质检”的衡量标尺。“课程思政”的适时提出,契合了时代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它将专业课程与品德教育有机融合,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元素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两者在育人理念上是一致的。两者的契合,满足了时代对人才素养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使然。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


本文以电类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提出了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

加入资源库VIP 本文免费下载
2万VIP文档下载
海量文档免费下载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开通VIP
继续阅读
VIP用户可继续阅读
收藏
版权说明
下载
VIP专享文档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立即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