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思政资源库!
中唐方德官网 | 思政直播
通识课:《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及途径
体育教育
大学体育
课程思政案例

通识课:《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及途径

13093
1
展开
下载
收藏
版权说明

发布日期:2021-07-26

false
简介: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 体现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涵。 如今, 大学体育课程不仅能够强身健体, 锤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 甚至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将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来增强刚进校的大一新生身体素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 人生观, 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本文从建立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组织课程思政专题辅导、 加强教学管理等措施将课程思政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适用课程(1)

  • 大学体育
  • 展开
版权说明及权利通知

“立德树人” 是“课程思政” 的教育目标, 而大学体育教育则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高校体育而言,其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是针对动作技术方面, 而更要多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品质、 作风和意志2020年(第10卷)第23期学校体育学1 1 8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 porary Sports Technology)能力的训练。 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德智体兼备的人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对象, 基本的体育技能和健康的体魄, 必然成为每个公民所追求的愿景 。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要积极做出改变, 可以制定一套全新的体育教学课堂内容, 打破以往教学中规定的剧烈性运动体能测试等,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及时做出调整, 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定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 可以通过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每学期会有2次考试测试, 以用于对学期初及学期末成绩的相对照比较, 从中掌握对新式体育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同时, 能够调动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改变对体育课程的固有看法 。 同时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 不断完善道德素养, 才能重教育的角度出发, 尽可能挖掘大学生的道德潜能和政治素养, 提升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 .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 融合的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不能仅依靠形式上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 把课程地点局限在课堂上, 同时众所周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由于缺乏新意, 内容千篇一律, 很难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因此当前如何拓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至关重要, 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作为固有德育课程以外的重要教育环节,也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这也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的要求, 更是响应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战略任务。

 

大学体育教学体现的德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与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身体活动,附有开放性、 实践性、 社会性等特点, 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 养成的“三观”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现知行合一。 体育教育中很多的体育项目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 需要极强的纪律性和组织性, 这就充分调动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让学生明白只要立足团队、 恪尽职守、 相互协调、 强化沟通, 就能够通过共同努力赢得优异的成绩。

 

在体育教学中规则意识是首当其冲的, 每一个体育运动员都要遵守各项比赛中制定的规则条例, 一旦违反相关的规则条例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取消比赛资格等各种处罚,这一项体育规定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 还能够督促每一名学生遵守法律法规、 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这同时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多样性是体育教学中另外一个特点, 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 不同性质的体育技能、 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可供大学生们选择, 这每一种不同的选择背后面临的是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方法, 锻炼的目的也是随之而变的, 这种多样性的特点则可以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提升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 体育教学中蕴含着的体育精神是学生“课程思政” 的重要内容, 将二者适度融合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 乐于接受,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坚定的意志信念、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在很多大程度上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 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的提升。

 

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相同一致的,综合培养大学生、 健全大学生人格和提升大学生素养是这2种课程追求的教学目标, 将德育教育作为“课程思政” 的重要抓手, 在体育课堂中积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内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 价值取向、 政治信仰、 社会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学生的内心。 将思政概念融合教学, 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理念、 目标、 功能定位及走向, 对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意 。

 

2 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计划

 

“课程思政” 的教学计划要切实可行, 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 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要求青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 坚定“四个自信” 、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等内容。“课程思政” 的落实要渗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可以通过采2020年(第10卷)第23期 学校体育学1 1 9 当代体育科技(C ontem porary Sports Technology)用信息化载体、 参观体验、 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 以及使用教材等创新的教育方法与前沿的载体途径, 以预期达到描述与课程德育目标对应的具体成效。

 

具体内容包括了凸显“课程思政” 理念的教学大纲;

 

加入资源库VIP 本文免费下载
2万VIP文档下载
海量文档免费下载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开通VIP
继续阅读
VIP用户可继续阅读
收藏
版权说明
下载
VIP专享文档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立即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