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物流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2-02-22
false高职(1):
本科(1):
中职(1):
技工(1):
融情于景、巧设案例,点燃课程思政热情
——以物流专业为例
一、物流专业课程分析
物流专业的课程有“国际物流”“仓储管理实务”“国际货代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等。由于下文列举的是“供应链管理”的案例,故先行介绍一下该课程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现代物流管理基础”“仓储管理实务”“经济学基础”,后续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与运输管理实务”“国际货代实务”“库存管理和控制”“物流规划设计”等课程。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供应链管理原理和方法、供应链设计及优化、供应链环境下的需求预测、采购管理、生产控制、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等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全局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双赢和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严密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地分析与优化供应链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行“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时,已经学习了若干先导课程,对于物流概念、理念与运作已经有了比较基础的掌握。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投入度不足,上课热情度不够,感觉课本知识流于表面,好像跟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实用性不强。
另外,从课程属性上看,该课程属于偏理论方向,概念、流程、方法偏抽象,课程学习难度会稍大于班级的平均学习能力。
三、案例实施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的难点、痛点,个人感觉“融情于景”的课程思政教学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融情于景”,不是简简单单地摆事实、讲道理,而是在“景”言“情”,在“事”说“理”。即教师在讲解到专业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时,紧抓当时的“场景”“事情”,由此及彼,春风化雨般讲讲该事件背后的“情怀”与道理。从而增强课程趣味,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意愿。否则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牵强附会,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甚至会抵触反感。这里以“供应链管理”举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