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思政资源库!
中唐方德官网 | 思政直播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外国文学导论课程思政案例
历史教育-旧
外国文学导论
课程思政案例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外国文学导论课程思政案例

13700
0
展开
¥6.00 购买资源
¥4.20 VIP特价购买
收藏
版权说明

发布日期:2022-04-01

false
简介:
“外国文学导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介绍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时段、主要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文学研究有机结合,用跨学科视角重新阐述外国文学作品;在外国文学发展史与经典作品讲读中关注儿童成长主题。本课程既可作为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生的专业课,又可作为通识课程为全校本科生选修。

适用专业(2)

    高职(1):

  • 历史教育-旧
  • 展开

    本科(1):

  •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 展开

适用课程(1)

  • 外国文学导论
  • 展开
版权说明及权利通知

“外国文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课程简介


“外国文学导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介绍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时段、主要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文学研究有机结合,用跨学科视角重新阐述外国文学作品;在外国文学发展史与经典作品讲读中关注儿童成长主题。本课程既可作为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生的专业课,又可作为通识课程为全校本科生选修。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人的发展与人与成长为话题关联文学发展史和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文学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一方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突出儿童本位。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对外国文学的概况有总体感知,对不同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作行有着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教学,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开拓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学会理论与实践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伦理取向,在比较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奥德修斯的回家之旅


一、案例(材料)简介

(一)

“家”的观念在《奥德赛》中被无限放大。有趣的是,同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东方和希腊遥相呼应,伟大诗人屈原发出了“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的哀叹。两种文明对“家”的感情都尊崇地近乎朝圣。对“家”的尊崇,无论是禅宗的回归本性真心,还是现代意义上的追求人的自我价值,它们都指向了“精神家园”所承载的意义。可以看到,“流浪”和“归家”这两个对立的行为都对人类有着同等致命的吸引力。《奥德赛》中,奥德修斯注定向着“归家”而四处流浪。这正是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一方面,我们对既定现实充满厌倦和不满,渴望逃离去寻找未知的世界;另一方面,故乡和家却有永无止境的吸引力,无论离家多远都深深吸引着我们。

(二)

“两弹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季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修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刚9天的邓稼先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回国后,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三)

家国情怀源于“家国一体”思想,蕴含着由家及国的递进关系,将个体对家的眷恋和对国家的热爱联系起来,将个体自我发展、家庭和睦、家族团结与国家的稳定联结起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家国情怀在国家统一、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家庭和国家成员的个体在中国传统家国文化的影响下,对国家和家庭价值共同体表现出一种高度认同,这正是传统家国文化思想内涵的核心所在。

(四)

加入资源库VIP 本文享7折
2万VIP文档下载
海量文档免费下载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开通VIP
继续阅读
付费下载后可继续阅读
收藏
版权说明
¥6.00 购买资源
¥4.20 VIP特价购买
VIP专享文档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立即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