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管理理论课程《管理理论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二》

发布日期:2021-07-15
false介绍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尤其是传统管理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现代管理智慧的源泉。它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广泛的应用性、长久的可鉴性、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留传至今依然光彩照人。
从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系统化和形成独立的管理理论,但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管理制度,早在公元前800多年,周公就采用分封制管理天下,创造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的庞大国家达数百年之久。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推行郡县制,开创世界先例。治国之道、行政方略、定国法、制官序、行考课、立学制……留下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理念。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管理思想极为丰富,也产生过很多有影响的管理学派和杰出的管理人才。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兵家学派……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孙子乃至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周公、管仲、商鞅、桑弘羊、张居正……都有辉煌的业绩和不朽的著作留世。
中国历史上留下许多不朽的经典著作,其中蕴藏的管理思想也是极为丰富的,涉及传统管理思想的典籍浩如烟海:《尚书》《周易》《老子》《论语》《孟子》《管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书》《论衡》《贞观政要》……至今都是不可多得的管理思想资料,其思想精华也直接指导着现代管理实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影响着东方乃至整个世界。中国乃至东方的管理思想,莫不以中国文化为源。西方商界人士长期以来被信奉为“黄金法则”“人类行为的伟大法则”的一条准则就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一句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至今日,美国人仍将《孙子兵法》引进企业经营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日本丰田家族(以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为代表)把“天、地、知、仁”作为座右铭,引为行为指导。日本的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常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迫使西方人不断向东方求新,使得东西方管理思想进一步交融。日本人曾自豪地说:“我们的管理是把美国的科学管理和东方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了。”可见中国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作为东方文化发源地的中国,面对“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形势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并非是整理历史的传承,而是应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根据时代发展赋予其新的解析和新的生机、巧妙而务实地与现代管理思想融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与现实的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并付诸实践。
管理是伴随着社会活动共生的人类活动。虽然,管理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比较晚;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管理思想与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研究管理理论就不能不了解管理思想的历史,更不能不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历史。根据课程思政的工作理念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目标,笔者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归结为以下12个特征。
1 .富民的管理目标
以富国富民为管理目标,这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先于诸子百家时代,管子便论述了富国与富民的关系,“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管子卷十五《治国》)。孔子承袭了管子的富民管理思想,一次周游卫国,他的学生冉有求教卫国下一步的施政目标,“日:‘富之。'曰:‘既富矣,有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孔子的富国富民思想、教育民众的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具有重要影响。孟子政治理想的基础就是富民,希望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使百姓能过上温饱富裕的生活。孟子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是富也”(《孟子•尽心上》)。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都主张富国强兵,荀子则集儒、法等多家之思想,发表了专论《富国篇》,提倡“上下俱富”“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以礼,裕民以政”“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轻田野之税,平关税之征”等富国富民的管理措施,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执着追求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尽管这些思想在封建社会难以实现,但是对现实的管理思想还是不失之参考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