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业:《针灸铜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见证》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1-06-16
false高职(2):
本科(2):
中职(2):
技工(1):
针灸铜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见证
名言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清•吴尚先
案例
宋代以前,针灸理论的教具是《明堂图》,一般画有人体的正反两面,在人体的某些部位标注上圈圈点点来表示针灸穴位。但是,没有立体、直观的形象作为参考,仅仅依靠书本和图谱来学习针灸穴位,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容易产生错误。为了更直观地观察人体周身的腧穴分布及经脉归属等,宋代的王惟一发明并制造了针灸铜人,可以说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针灸铜人”简称“铜人”,是指刻有穴名的人体铜像,是形象直观的人体针灸穴位模型。铜人以当时男子身高为标准,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也能够打开,可以看到腹腔内的五脏六腑,其身体表面刻画着人体十四条经络的循行路线,并按宋代针灸的国家标准将全部354个腧穴详细标注。
在宋代的针灸教育中,针灸铜人既是老师讲授“人体腧穴”课的直观教具,又是学生测试“腧穴定位”的标准答案。考试时,在铜人体表涂蜡,一方面遮盖上面刻写的穴位及经络,另一方面堵住代表穴位的针孔。在铜人体内注入液体后,操作者取穴进针,如果取穴准确则液体流出,如果取穴不准确则针不能进入,自然也无液体流出。学生对于穴位掌握是否准确,由此可以非常明显地考查出来,而且标准统一。针灸铜人不仅在宋代的针灸教学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今天的针灸教学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针灸对于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如罗马尼亚和日本学者分别发现针刺糖尿病患者的三阴交、中脘、足三里、曲池等穴位,可使糖负荷时的胰岛素增加分泌,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穴位。又如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感染面神经所致的面肌瘫痪,可由病毒、过敏或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西医学对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而针灸却可通过对面神经的良性刺激,改善病损部位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调节组织的营养代谢,促进水肿的渗出与吸收,减轻面神经的损伤。与西药相比,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针灸优势明显,其具有的高效、安全、经济、无创、可双向调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推荐使用。目前已有103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并允许使用针灸,其中澳大利亚、匈牙利等29个国家和地区为此设立了法律法规,保障了针灸作为临床治疗手段的合法地位。此外,新西兰、瑞士等18个国家和地区还将针灸纳入本国医疗保险体系。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期间,出席赠送中医针灸铜人雕塑仪式,此举为全球健康送上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做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我们有义务把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带到海外,让全世界人们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接受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康复中的核心作用,让全世界人们享受到中医药所带来的健康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造福全人类。
延伸
本案例为大家介绍了针灸铜人的历史以及习主席将针灸铜人带出国门的故事。这是一件让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大事件,可以激发中医人深深的爱国情怀。正如习主席所说:“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我们期待与世界卫生组织一道,为推动传统医学的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卫生质量提供“中国处方”,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