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专业:《“塑造品牌”的爱国精神—打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1-05-14
false高职(15):
本科(1):
中职(5):
技工(6):
打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高铁工匠的光辉】
李学涛,男,32岁,河北衡水人,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李学涛先后担任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中心项目主办、项目主管、现场项目总监助理、现场项目经理、印度中车株机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项目部部长等职务,目前担任印度中车株机有限公司项目部部长、项目管理师,工程师、经济师。李学涛在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并负责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等多个海外地铁项目的执行,多次荣获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高铁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2011年6月,李学涛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这个北方小伙在大学毕业前除了河北和北京,几乎从未去过其他省份。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蓝图让他备受鼓舞,在就业吋他毅然选择了离家乡1200多公里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入职后,公司按照专业把他分配到了技术中心。但李学涛经过思考,主动要求调整到了项目管理中心。他说:“人生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虽然从我的专业来看,做技术工作是对口的,但项目管理工作对我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对外面向客户一线,对内统筹协调公司资源,也是我所中意的。”
显然,具有更大挑战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并不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李学涛遇到了很多困难。2011年10月,在某项目车辆的组装过程中,原来装的一个司控器出了问题,必须要拆下来置换。经过车间工艺人员评估,置换需要把司机台全部拆解后重新组装,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根据总体项目执行计划,完成此次置换只有一天的时间。怎么办?为了满足项目总体时间要求,李学涛组织相关工艺、质量、生产人员,一起到现场讨论方案的细节。讨论中他发现司机台下有一个柜门,如果人钻进去作业,就可以不用对整个司机台进行拆装,但这个方案提出后,工艺人员表示空间太小,无法操作。李学涛当时就说自己来试试,然后钻进去,拿了工具试了试,完全有充足的操作空间。这下所有人员都没有异议了,大家很快就完成了司控器的置换工作,最终车辆按进度实现了交车。该问题的解决让相关同事对他有了深刻印象,领导听后夸奖他为解决项目难题树立了好榜样
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加班加点对李学涛来说更是“家常便饭”。2011年11月某天晚上11点,物流人员打电话说运输地铁的车辆的一个轮子不小心滑到了路边沟里,导致所装载的车辆倾斜,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造成翻车,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听闻此情况,他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冒着寒风骑着电动车赶到现场,组织相关人员紧急商议处理方案,直到次日凌晨3点,将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才回家休息。
经过半年多的项目执行历练,李学涛凭借他的努力和韧劲,顽强而又出色地坚持了下来,完美地实现了从一个新手向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转变。
2012年8月,李学涛挑起了土耳其安卡拉项目的重担。这个项目对当时的公司而言,存在着交期异常紧张、本地化要求高、首次采用不锈钢车体三大难题。为满足项目客户的交车需求,他组织项目团队成员不断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合理安排工作,狠抓项目进度。为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彻底解决项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他在坚持每周召开项目例会的基础上,又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广泛征求、考虑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了“设计工艺并行办公制度”和“项目、生产、采购现场办公制度”,还成了专项工作小组。通过这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