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的冲击,使我国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更加凸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的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三个产业方面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第一产业不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第二产业不强,虽然有个别行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大多数技术相对落后,呈现“中国制造多,中国创造少”的格局;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产值比重只有40%,特别是和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相适应的现代第三产业即现代金融、现代保险、现代信息业等发展严重滞后。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其中,发挥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支撑作用不可或缺。行业是产业链条上的组成部分。我国水泥、钢铁、建材、造纸、汽车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已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在很多关键技术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如水泥行业虽产能已居世界第一,但该行业“三高”特征明显。据统计,按照我国现有水泥产能计算,采用落后生产技术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近2亿吨,占全球水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近20%,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主张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改造及研发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来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其实,不仅是水泥行业,钢铁、造纸、汽车等行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产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中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要把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转化为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抢抓发展机遇,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由大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