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发布日期:2021-05-13
false高职(1):
本科(1):
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微物之神》
课程名称 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授课对象 英语系三年级本科生
课程简介:
“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为英语系高年级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的核心课程。在专业发展上,本课程一直在课程内涵、学生培养、教授队伍上起着支柱作用。本课程教授的是英国文学和文化,处于接触西方思想的前沿阵地,价值观极易碰撞并呈现多元态势,极易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猛烈冲击。因此,本课程需要深刻把握英国文学教学对于塑造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工具式的教学方式,立足于新型课程思政理念,不仅讲授传统的英国文学文化知识,而且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能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抵御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价值观渗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培养出的时代新人。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本课程在梳理和介绍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手法等的基础上,以新型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通过梳理原著文字肌理,呈现作品典型的语言特点,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主题角度进行提炼、批判和前后勾连,并对比同主题的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要求的优秀品质,培养崇高的理想、高洁的情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标准英语、普世价值和各种霸权关系,增强其文化自信,提升其政治判断力和鉴别力,使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当前,中国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敢于自我表达,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处在性格形成、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周围的信息和多元化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如何在思想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是一线教师在讲台上也要着重关注的一方面。大学教育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着力培养具有“渊博之学问、深邃之思想、卓越之见识,奇特之志节”的博雅之士。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再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需要让学生对“人”形成全面、感性的认识。文学经典之所以经典,主要是因为它们不仅对“人是什么”进行深刻的思考,而且将这种思考生动、感人地展现出来,以一种直击灵魂的方式对读者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正因如此,文学经典阅读才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陶冶学生的情操。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批判性思考,发现标准英语隐含的权力关系,看到这些经典作品所宣扬的“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危害,如此才能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学习有机的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