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思政资源库!
中唐方德官网 | 思政直播
心理学专业:《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课程思政案例

心理学专业:《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158
0
展开
下载
收藏
版权说明

发布日期:2023-07-24

false
简介: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也对课堂中融入的诸多思政元素给予好评。为后续进一步巩固落实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适用专业(1)

    本科(1):

  • 心理学
  • 展开

适用课程(1)

  • 社会心理学
  • 展开
版权说明及权利通知

整体落实

 

《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分别开展,共64学时,参与师生超过200人。由于疫情的影响,在两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了课堂。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也对课堂中融入的诸多思政元素给予好评。为后续进一步巩固落实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实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十七大报告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强调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也包括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与和谐。

 

和谐社会孕育心理和谐、心理和谐造就和谐社会。本课程正是以上述精神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出发点。同时,考虑到当今高度的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引入最新的社会动态、大众关注话题及现象等,结合社会心理学的诸多核心理论,本课程做到理论高度与实践应用价值并存。

 

在教学方法方面,由于两学期分别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的不同授课方式,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的反馈方式和手段会有些许不同。在线上课堂中,学生们普遍会由于“相对匿名性”以及不必担心被他人评价,而更加主动发言。因此,教师在线上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采用头脑风暴以及接龙的方式回答问题。例如,在对“为什么老人摔倒,却很少人去搀扶?”这一主题的讨论中,同学们分别举出责任分散、优势反应等理论来解释该现象。整体而言,线上授课在发言踊跃性方面效果令人满意。

 

《社会心理学》课堂上展示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的不同距离示范——道德品行的初步建立,左图为公众距离(大于0.5米),右图为个人距离(小于0.5米)

 

在线下课堂中,教师更加强调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将一个案例尽可能的展开剖析,包括它产生的原因、活动的机制、变化的途径、干预的方法、以及解决的可能。而分析这些不同案例的关键前提,就是要在故事开头为学生注入体现社会主义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政元素理念视角。例如,为何一些干练、精明的高级官员会栽在一些简单的生活错误上?此处巧妙结合了中纪委关于反腐倡廉活动的诸多指示,让学生在用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社会现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会议精神纪要的学习。

 

《社会心理学》课堂上学生在观看《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特别专题——榜样的力量

 

加入资源库VIP 本文免费下载
2万VIP文档下载
海量文档免费下载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开通VIP
继续阅读
VIP用户可继续阅读
收藏
版权说明
下载
VIP专享文档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立即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