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思政资源库!
中唐方德官网 | 思政直播
 中医药学专业:《精神分析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课程思政案例
中医学
精神分析创始人
课程思政案例

中医药学专业:《精神分析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课程思政案例

14182
0
展开
下载
收藏
版权说明

发布日期:2021-06-16

false
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弗莱堡。1873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学医,专攻精神病学,后开始从事精神分析研究。精神分析学产生于动荡不安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也是一个科学变革的时代。弗洛伊德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变。他目睹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流血、厮杀等人性的阴暗面,亲身遭受了统治政权残忍的民族歧视和迫害,他的四个姐妹都死于纳粹集中营,曾经举家流亡英国。这些惨痛的经历影响了他对人性的看法,从而影响了他的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经过长年累月的执着探索,他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学说。

适用专业(7)

    高职(2):

  • 中医学中药学
  • 展开

    本科(2):

  • 中医学中药学
  • 展开

    中职(2):

  • 中医中药
  • 展开

    技工(1):

  • 中药
  • 展开

适用课程(1)

  • 精神分析创始人
  • 展开
版权说明及权利通知

精神分析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名言

 

一种科学要对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也不必勉强人家信服。坚信不坚信,要看成绩,它能够耐心等待用自我的研究成果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奥地利)弗洛伊德

 

案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弗莱堡。1873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学医,专攻精神病学,后开始从事精神分析研究。精神分析学产生于动荡不安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也是一个科学变革的时代。弗洛伊德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变。他目睹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流血、厮杀等人性的阴暗面,亲身遭受了统治政权残忍的民族歧视和迫害,他的四个姐妹都死于纳粹集中营,曾经举家流亡英国。这些惨痛的经历影响了他对人性的看法,从而影响了他的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经过长年累月的执着探索,他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学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对精神病人的长期诊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弗洛伊德留在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所工作。他一边从事研究工作一边担任大学助教,因当时他有着重大的经济负担,于是改行做了专职医生。“不幸的被迫从医”却为他创立精神分析学奠定了基础,医学实践为他日后所开展的精神分析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医疗工作是理论知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从事精神分析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一个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他和当时最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沙可一起致力于研究女性的歇斯底里病症。这期间他还首创了被称为“自由联想法”的心理疗法:通过催眠让患者进入无意识的状态,把被压抑的并且引起患者异常行为的原因回忆起来,从而宣泄内在的苦楚,使患者得到康复。在这过程中,他看到了催眠术的神奇功能和精神刺激对于身体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便开始思考无意识存在的可能性,而这种所谓的无意识所起的作用与有意识的思考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这种无意识的精神现象的深入研究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出发点之一。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无意识和心理结构学说,否定了传统心理学”心理的即意识的”观念,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并认为潜意识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弗洛伊德发现精神病人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疗时,常常会将自己的症状与自己的梦一起提及,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梦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成为精神分析的对象。他认为梦就是指那些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欲望以梦的伪装形式出现来得以满足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各种本能欲望被压抑在潜意识里,平时由于心理检查者的严格把关进入意识领域,而人在睡眠状态下心理检查会处于松弛状态,于是潜意识里的那些本能欲望就会千方百计进入梦中,寻求发泄。由此可见,弗洛伊德的早期医学实践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实践来源。

 

少年时代的弗洛伊德对战争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经幻想自己长大能成为一名将军,但后来这个愿望在他23岁时参军一年后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探索人类战争的残杀之谜。后来他又经历了美西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一战的爆发给弗洛伊德的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次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一个惨遭迫害的犹太民族成员。他对战争是深恶痛绝,几个儿子都被迫上战场,自己因没有足够的食物而忍受着饥饿。战争使数以万计的人受到精神创伤,从而导致精神疾患发病率的猛增。战争中的疯狂杀戮和人类的尚武嗜血让弗洛伊德开始思考:人们为什么会在战争中丧尽天良、互相残杀?人类战争的根源究竟何在?弗洛伊德感到人的本性中可能蕴藏着某种侵略本能和自我毁灭本能,这也就是他提出的死亡本能。依据这种看法,他修正了以前的本能学说,提出了具有两极性的两类本能学说,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学说。弗洛伊德认为战争的不可避免是因为它根植于人类的死亡本能,是人体内破坏本能冲动向外界的转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理论的臻于完善,《自我与本我》一书在1923年发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他早期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术语,分别对应早期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包含人的原始本能欲望和冲动;“自我”代表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其符合现实,为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所容许,调节两者的冲突;“超我”则代表了良知,是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与本我总是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它引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通常,这三者需要保持在一种和谐的平稳状态,而它们关系的失调往往是造成人行为失常的根源。

 

1939年,弗洛伊德与世长辞,但精神分析的发展并未止步不前,被其后继者不断发扬光大。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位犹太人之一(另两位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列出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100位思想家,弗洛伊德和皮亚杰以心理学家身份入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引领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著作。“精神分析运动”已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弗洛伊德的逝世并不意味着这场运动的终结,相反,这一运动在今天仍然流派纷呈、欣欣向荣,可见精神分析的强大生命力,这在学术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延伸

 

加入资源库VIP 本文免费下载
2万VIP文档下载
海量文档免费下载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开通VIP
继续阅读
VIP用户可继续阅读
收藏
版权说明
下载
VIP专享文档
付费资源7折起
专属客服服务
仅需0.6元/天
立即开通